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不久在北京落下帷幕,中国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高潮。作为创新的主体,企业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因此,人才需求和人才战略问题再次受到世人关注。其实,早在2008年我国即推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千人计划”,更早则有中科院“百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重大工程,足见党和政府求贤若渴之心。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这充分彰显了中央对人才、对人才发展的高度重视。
无论是国家建设,还是企业发展,人才的作用都举足轻重。就拿我所在的医药业来说,新药研发是医药企业的战略制高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而在这一领域,中国企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制药巨头还存在较大差距。这里面既有历史的原因,更有人才不足的因素。新药研发不仅需要有新化合物资源库、高通量分子筛选平台,更需要涉及药物组合化学、分子药理学、分子模拟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前沿技术及经验的积累。掌握这些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便是制药企业的竞争资本与无形财富,而制约我国新药研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恰恰是缺乏这样一批兼备最新研发理论、操作技术和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此外,我国新药临床试验也面临资源匮乏和研究质量低下的问题,其间,专业人才缺乏也是导致这一困境的要害所在。
令人振奋的是,近年来,一大批在国外知名院校和研发型企业积累了丰富经验的高层次人才,为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所吸引,为国家一系列的人才政策所感召,纷纷放弃国外高薪和安逸的生活环境,毅然选择归国创业,在医药创新领域撑起了一片新天。目前,国内一些具有战略远见的药企已在布局,制定出符合国情和企业实际的创新战略,纷纷投入巨资引进人才,并在培养和造就各领域专业人才方面不遗余力,提高研发水平,研制出真正的民族创新药物。实践证明,占领了人才的战略制高点,就筑牢了医药研发和创新的根基。2017年是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顶层设计的政策落地年,围绕创新驱动国家战略,制度改革、人才引进规划等不断释放发展红利,相信中国新药研发的春天即将到来。
人才是企业的无价之宝。除了吸引外部人才外,对企业已有的人才进行培养,也是人才战略的重要环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高层次人才都有其自我发展过程,也都有逐渐被认识的过程。企业应在现有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上花大气力、下大功夫。发现了有潜力的员工,企业就应让他们有机会接受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和成长,在成功中总结经验,在失败中汲取教训,锻炼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于担当的魄力,成为企业的栋梁。这对于沉淀企业文化,保持团队稳定,提升团队的执行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比吸引、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好人才。大胆用人,是要敢于起用有才华有抱负、但也有弱点有缺陷的人才。每个人都有其特点,每个被称为“人才”的精英,也同样具有其他方面的弱点。齐桓公用管仲,汉高祖用陈平,唐太宗用魏征,无不有识人之明,有容人之量。有一个“翻新”了的“木桶理论”,是说要充分发挥构成木桶的那些长条的优势,用其他人的优点来弥补其短处。聪明的管理者正是能够把恰当的人才放到恰当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其所长,发挥他人的长处来避免其弱点,让整个团队能够超水平发挥。
对人才引进、发掘、培养、善用是实现中国梦宏伟蓝图的关键所在。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与医药行业同仁共勉: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