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老板内参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核心导读:
1.实体零售的改造热火朝天,哪些岗位最容易“中枪”?
2.过去的一年间,夫妻店、便利店等小型店铺发展为何如此迅猛?
3.技术提高了经营效率,但技术真的能淘汰人力?
每一个新鲜事物的出现,总是伴随着质疑的声音,然后才逐渐被世人所接受。新零售就是这样。自从马云去年抛出新零售这个命题后,一大批人被吸引进来——实体零售商、电商从业者、新兴创业者……无不在用各自的方式丰富着“新零售”的立意。到了下半年,无人零售正成为风口。
新事物总伴随争议,就业问题的争议排在前列。无人便利店、自助售货机、智慧门店……从表象来看,那些耕耘在一线的员工们,有可能被无人零售尴尬地拒之门外。目前市场上已有的项目中,明显受到冲击的包括收银员、以及餐厅的点菜员。这两个岗位的失宠,和移动支付的普及有关。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在我国,零售业长期来看仍旧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作为支撑零售业正常运作的根本,是无数基层员工维系着一个商业项目的正常运转。但是,新零售带来的变革又是大势所趋,到底哪些岗位最容易被取代?是不是越是苦和累的行业越容易被替代?只有摸清楚新零售升级迭代的逻辑,才能回答这些问题。
1、新零售让哪些岗位消失了?
今年50岁的刘师傅最近很焦虑。他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二十年前到北京打拼,在批发市场送货谋生。但他半年前突然就失业了,现在靠在某速运平台接一些散活补贴家用。
“真失业了,批发市场关了,以前忙的要死,现在在那边趴活连油钱都赚不回来。”,刘师傅向《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连声抱怨道。
刘师傅不懂什么是新零售,他也不关心,但当记者聊到电商时,他又来了兴致,”就是电商搞的鬼!”。
电商在过去很多年冲击了批发市场的生意,但它并不是让刘师傅失业的罪魁祸首。新经济形势下,对于转型与升级反应迟钝恐怕才是这些批发市场闭市的根本原因。
但必须要承认的是,新零售也在冲击着很多岗位,并打破了原有的零售人员结构体系。不难看到,正在/已经受冲击的主要是以下几种行业:
一、收银员
无人便利店、自助售货机、办公室自助零售等业态的爆发式发展,使得自助收银系统逐渐取代收银员成为标配。店里没有收银员、付完即走,全程不需要第二人的参与。从现在新零售的发展势头来看,收银员是最受冲击的职业。
二、导购
除了商超快消领域,服装、日化、珠宝首饰、家居等重导购行业也是过去一年新零售落地的重点。比如海澜之家、马克华菲的智慧门店项目,屈臣氏AR虚拟试妆服务以及新近落地的“HomeTimes家时代”新零售家居智能体验馆等。
三、点菜员(服务员)
从消费频次来讲,餐饮行业属于第一梯队。往常服务顾客点菜,点餐员不仅需要牢记菜谱和价格,还要适度推销新菜和利润较高的菜。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餐厅接入了智慧点餐系统,扫一扫桌子上的二维码即可进行点菜、下单及评价等一系列流程,而且支持菜品促销、满减等营销功能,餐厅对于点菜员的需求更低。
四、仓库管理员
在当下的物流格局,库房管理正趋向于智能化以及无人化。传统模式里必须要人来完成的商品管理及调配等工作,越来越多地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取代。
五、理货员
在各种零售商超、便利店里,理货员主要承担理货、补货、保洁、促销等工作,兼顾与顾客及供应商沟通事宜,但无人便利店、自助售货机等业态对于理货的需求大大降低,多通过后台实时数据进行货品管理。
2、大业态VS小业态 哪个失业风险更高
为什么被淘汰的是他们?
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了解到:共性原因是,这些岗位技术含量低、工作内容重复性较高,加上连锁零售业基础岗位规模庞大,且流动性高,被淘汰的风险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岗位并非传统意义上认为最苦最累的岗位,相反,有些岗位并不能说完全没有技术含量,被取代的一个出发点,是零售商为了提高用户体验,会考虑用户在每个岗位上滞留的时间成本,也可以说是效率,越是浪费时间,用户体验差的,越容易被技术手段颠覆,典型如收银员。不是收银员技术不过硬,而是排队时间太长,需要优化。
零售业态在转型调整,员工结构优化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一份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同比仅增长3.5%,为有统计以来最低的一年。为了让企业运营更高效,很多零售企业正考虑“瘦身”以减少经营压力。2016年,70%的百强连锁企业用工人数均有所减少,百强企业总用工人数下降5%。
新开店方面,百货、大型超市新开门店整体减少,存量门店调整加快。与之相对的,以便利店和专业店为主的小型店铺销售、门店数则实现双增长。
另一方面,散落在全国的600万小卖部、夫妻店等也成为阿里、京东改造的重点。他们既要通过提供技术供应链支持,增强在这一业态的话语权,又身体力行地大规模开店:阿里一年要开10000家天猫小店,京东五年要开100万家京东便利店。
阿里跟京东在便利店的投入,大数据是后盾支撑。一方面探索对自有数据的整合和挖掘,同时加强第三方数据的吸收,寻找其中的关联性和独特性。
新零售也好,传统零售也罢,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大型零售业态对于基础岗位的需求仍很强,小型业态则恰恰相反,对于技术的期望更高。而随着小型零售店数量的持续增加,未来有望在进一步节约人力成本,即使岗位本身数量不变,减少岗位冗员也势在必行。
3、旧与新的更迭
新零售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涉及零售上下游全产业链,但落地起来大同小异。新技术、新概念、大数据的积累与应用取代了原有靠劳动力才能完成的任务,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这里面主要分两种形态:
其一,在原有传统零售业态基础上的创新。体现在前端优化了店面商品结构及人员效率,后端提升了供应链运作效率。涉及的岗位比如理货员、仓库保管员等。
其二,新型零售业态。依托新技术、新概念和新消费需求衍生出来的新型零售案例。这些新案例一方面减少了岗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能创造出新的岗位。
总结来说,前者是对存量市场的改造升级,后者是对增量消费的探索。换句话说,传统零售是高度的可复制与规模化,新零售则是高度的个性化。在消费升级时代,商品经销渠道越来越透明,消费需求更加难以把握。零售商对于消费者用户习惯大数据的掌握程度,很大一部分决定了平台的经营未来。
那么,前述提到的那些岗位又该怎么对待呢?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新零售时代,门店、导购和整个互联网渠道会成为同样重要的位置,即门店是一个重要入口。“大家往往忽略导购或门店的销售人员,在互联网时代之下,门店的销售人员会成为第三个重要的力量,其重要度不亚于门店作为一个独立入口,不亚于线上的媒体或者是网店、官网作为一个独立的入口。”瑞金麟联合创始人&云像数字CEO安士辉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安士辉认为,渠道多样性一定会面临一些利益冲突,优秀的导购人才或门店销售人员将扮演一个关键的连接角色。当然,前提是导购的能力也需要升级,“加入数字化导购、动态导购、平台化链接导购。”
对于这种观点,高级经济师鲍跃忠则认为,目前来看主要是零售的智能化和零售巨头的发展,让无人技术目前在收银环节得到体验,从导购从智能化和视觉化发展方向来看,以及未来数据化链接的进一步提升,导购可能会成为多余的。
“从一定角度讲,互联网的便利性,肯定是会减少人员和在零售环节,以一些更智能化的手段取代有关人员。对于交易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都会带来帮助。如果说线上线下还需要人来链接的话,在短时间或者阶段性成为可能,但肯定不会成为一种新的形式。”,鲍跃忠向《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记者表示。
关于新零售与就业率的讨论还很多。但必须要承认的是,从某种程度来讲,新零售是技术与大数据落地下的科技产物,而创新的产品总是伴随着新型岗位的诞生。在这样一个节点上,依赖原有的人员结构和经营思维,很难与消费者高效互动,新型岗位和人才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新零售让一些岗位成为过去,但也让更多岗位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