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商进程的深入,以及未来5G“万物互联”局面的陆续形成,我们的购物行为还将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这其中,大数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利用各种大数据分析,可以追踪消费者的需求,向上游生产商提供用户消费需求数据,指导生产;向下游消费者提供“猜你喜欢”的更贴合消费者个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最近,“人工智能(AI)”越来越热门。当“人工智能”碰上“新零售”,会爆发出新的火花。人工智能已经越来越常态化,新零售时代下的很多电商服务已经逐渐为人工智能所渗透,增强后台的服务能力。
人工智能还与同样热门的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结合,以场景为依托,提供商品相关的各种信息量,并且依靠大数据分析能力,为商家找到最合适的生产和服务方案,也为顾客找到最理性的消费方案。
无人售货——看起来很“酷”
人工智能渗透到新零售,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无人售货开始初现雏形。
7月份,阿里巴巴在杭州推出了无人超市“淘咖啡”,店里没有收银员,无需排长队,买完东西直接出门走人。目前,阿里巴巴的“无人商店”已经开始陆续登场。8月份,苏宁第一家无人店“苏宁体育Biu”上线,无需排队结账。而就在一周多前,阿里巴巴在杭州展示了“无人参观”未来智能餐厅,没有服务员点餐,而是在一个顾客交互的电子屏幕上面点餐,不用收银员结账,而是自动从支付宝扣款。今年“双11”京东的无人超市和便利店,将通过智能货架、智能感知摄像头、智能称重结算台、智能广告牌等模块,自动实现购物的一系列流程。
当然,还有一些“无人售货”实则是机器人操控,替代人工。不久前结束的电信天翼生态博览会上,无人机器人卖冰激凌、卖咖啡变成了非常成熟的现实方案。伟景智能等科技公司正在主攻新零售模式下的零售机器人方案。
刷脸识别——“给个面子”就够了
最新流行的身份识别技术是“刷脸”。不久前,支付宝在杭州肯德基KPRO餐厅上线了一个新的支付方式——刷脸支付;在苏宁体育Biu门店中,也可以通过刷脸支付。商汤科技研发的技术解决方案,能够实现用户从刷脸入店到结账付款仅需“刷脸”一个步骤,消费者入店识别与走入闸门时间间隔不会超过0.5秒,实现“无感知”进入,整个购物流程堪称“行云流水”。
而人脸识别不仅仅在于支付,还在于门店的身份认定和信息分析。奥维云网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将摄像头实时捕捉到的门店商场客流数据转化为有效的用户信息,帮助销售人员提供实时准确的经营状况,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达到200毫秒识别响应处理速度。
产品设计——看布料就知道怎么穿
可能人工智能听起来非常虚,但在一定的场景下就很容易理解了。比如一块布料,可能是模仿一朵花来设计的。那么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只需要拍花就可以找到对应的服饰风格;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可以搜索相关服饰的属性,再进行时尚搭配;而对于生产者来说,根据花朵、布料等基础信息,还可以找到合适的服装供应商。
简而言之,从一块布料开始,你就已经知道大概能做成什么样流行的服装;等到服装设计成款,消费者将自己的身材、体重等各种数据输入,可以直接显示最后的试衣效果。上述的这些场景设想,科技公司码隆科技正在与相关的服饰公司合作,提供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和方案。
场景推送——“猜你喜欢”到极致
很多人上网时会经常发现,自己经常浏览某些主题的内容,网络则会“投其所好”主动推送各种“猜你喜欢”的内容。这实际上是网络在后台根据用户行为进行了分析,自动抓取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增强信息的有效到达。
利用个人的兴趣特点,其实可以干很多的事情。借助流行的增强现实AR技术,一件商品在很多场景下,衍生出非常多的消费需求。
有消费需求最好,没有消费可以根据场景信息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智能化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瞄准消费者的腰包。
问题来了:何时实现?
看似美好的未来人工智能新零售服务,人们不禁会问:何时能够实现?
在刚刚于厦门结束的集微半导体峰会上,人工智能成为重要的话题。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是加大各种智能设备的深度学习能力,同时拓展其神经网络。而为了实现各种新零售场景下的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芯片成为先导。智能芯片是人工智能的基石。换句话说,人工智能如果想获得突破,需要从芯片开始持续不断提升人工智能实力。
从国内目前的情况看,已经涌入了上百亿规模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举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蔚然成风。其中就包括了很多科技公司正在努力发展的人工智能芯片,甚至抱团组建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集中发展当前热门的半导体芯片领域。
从趋势上看,人工智能各种应用设备端的硬件水平,仍然需要提升。而一旦从芯片领域实现革命性突破,很多设想的场景就将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