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城市”抢人才的思路,不应是怎么去留住人才的一世,而是怎么去用好人才的一时。
近年来,不少“二线城市”出于发展的需要,纷纷展开了人才争夺战。为了招揽高层次人才,很多城市都开出了户口、住房、现金补贴等诱人的条件。
二线城市有底气开始跟一线城市抢人的背后,是二线城市在GDP增速、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逐渐开始后来居上。这也是二线城市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总体来看,“二线城市”的人才争夺战有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改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给钱、给房、给车式的“简单粗暴”的抢人方式,短期内是人才汇聚的一大因素,但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要给人才以待遇,更要给人才以机遇。
现在很多城市争抢人才的主要筹码是优厚的待遇。只要来了,就给钱、给房、给车。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人才价值的尊重,值得肯定。但仅仅依靠这些物质的待遇是否就能争来人才呢?恐怕未必。
真正的人才,在乎的并不是简单的物质回报,而是自己的长期发展。因此,相比待遇,他们更在乎的是机遇。
目前,一些城市挖人才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坦白来说,由于城市经济实力的原因,它们倾其全力开出的报价也很难与一线城市相比。考虑到这点,这些城市倒不如效仿当年的深圳,制定更为宽松的政策、营建更为优越的营商环境、科研环境,让人才可以在本地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采用这样的吸引人才思路,或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次,别用“绑住”人才的思路去留住人才。
不久前,一位在某高校任教的朋友曾向我说起了一件事:某二线城市的一所重点高校曾和他接洽,希望通过当地的高端人才引进计划挖他去该校任教。这所高校给出的条件非常优厚,不仅承诺的收入比他现在的收入高出一倍多,还帮助解决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让这位朋友十分心动。
不过,一个附加条款却让他犹豫了起来。根据当地的人才政策,一旦他被作为高端人才引进当地,就必须为当地服务至少十年。如果没有达到服务期限,则不仅要退还分给他的住房,还要支付高额的违约赔偿金。思虑再三,这位朋友还是拒绝了这所高校的邀请,因为他实在不能肯定未来十年内自己会有怎样的发展,是不是会有定力一直留在那个城市。
这位朋友的烦恼和选择非常具有典型性。目前,很多地区为了防止招来的人才得而复失,都会在开出优厚待遇的同时,列出严苛的违约赔偿方案。但这种举措不仅不会达到目的,反而会增加人才的顾虑。
里德·霍夫曼曾写过一本叫《联盟》的书,里面就说一个好企业,不应该希望自己的员工永远忠于自己,而应该和员工构成一种联盟的关系,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让他们在为自己工作时用尽全力,在离开后仍和自己保持良好关系。
这同样适用于各地区的人才工作。真正的人才都是流动的。一个地区关心的,不应是怎么去留住人才的一世,而是怎么去用好人才的一时。如果能让一个人才在一段时间内努力贡献自己的才智,那么引进人才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总之,二线城市吸引人才在聚焦于当下的同时,更要着眼于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