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如何突出市场导向?

发布时间:2017-09-26阅读量:1142

发挥市场作用,本质是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其基本路径是调节政府侧,拉动市场侧。上海、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深入探求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统筹做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文章,着力使人才资源得到最有效配置。


“两会”期间科技界代表讨论完善市场评价人才相关问题


彰显市场价值——让人才名利双收

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必须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和人才激励机制,推动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政府怎样激励人才最大限度释放市场价值?浙江在“滋补”高端人才上下足了功夫。针对“用才成本高”问题,实施“海外工程师”计划,推广企业人才薪酬补助政策,对企业引进的高端人才,由市县财政给予最高70%、最多5年的薪酬补助。在人才项目支持上实行“三个优先”,即与本土企业合作项目优先、企业上下游人才项目优先、风投进入项目优先。针对“承载平台小”问题,省财政资助15.1亿元,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建立252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支持带动企业集聚研发人才4.7万余人,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人才承载能力。

“在政策引导下,一大批企业铆足了劲招人才。绍兴万丰奥特集团近年来陆续收购了捷克DF飞机制造项目、夏威夷航校和加拿大钻石飞机公司,看重的就是这些企业的高端人才,公司也由此实现了由造汽车轮毂向造飞机的华丽转身。”浙江省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以财富效应激发聪明才智。

近两年,上海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下放给单位和科研团队,明确将成果转化净收入的70%以上奖励给研发团队,深入落实和持续创新股权奖励递延缴纳个税政策,探索对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按照偶然所得征收个税,基本打通科研转化的全部关节。2016年12月,上海理工大学太赫兹项目成为我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暂不缴纳个税的落地案例,估值高达2900万元的股权奖励,递延缴纳上千万元的个税,市场激励效应得以落地释放。

江苏则把市场回报作为人才回报的根本,推广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鼓励实施股权、期权、分红激励,提高人才待遇的市场竞争力。支持市县对有特殊贡献人才予以奖补,数额可相当于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完善创新成果收益分配制度,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分割确权和共同申请制度试点。江苏未来网络研究院在创新成果收益分配中,80%归人才团队,20%归研究院,极大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热情,创办仅6年就聚集了16名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55个,带动兴办上下游关联企业200多家,成为未来网络产业的领军者。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深厚


突出市场导向——全面落实用人自主权

推进人才工作市场化,简政放权是重要一环。只有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才能走活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整盘棋”。

去年,浙江人才新政实施后,高校院所等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上拥有了充分的主导权。在岗位编制上实行“三个不限”,即引进高层次人才不受编制总额、岗位等级、结构比例限制;在绩效工资上实行“一个增加、四个不纳入”,即业绩突出的单位可适当增加工资总量,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横向课题收入、成果转化奖励、科研经费绩效奖励,均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在职称评聘上实行“三个自主、两个不再”,即在岗位控制的前提下,学校自定标准、自主评聘、自发证书,省里不再统一组织评审工作,不再颁发统一的资格证书。

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需要,福建从2012年开始,从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选拔引进5批181名党政类引进生,为全省干部队伍注入了活力。“去年开始,为适应国企改革需要,我们将党政类引进生拓展到国企类引进生。这个政策出台后,得到了国资委、省内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积极反响,各方面反映都很好。”福建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蔡亚东说。

把市场选择作为社会选择的依据,着眼推进全面落实用人自主权。江苏、安徽分别开掘出符合市情省情的人才创新创业“旋转门”和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打破行政层级和行业部门之间的编制壁垒,畅通人才在不同体制间的流动渠道。其中江苏支持开发区建设人才发展缓冲基地,推行人才在高校、园区“双落户”制度。落实鼓励兼职兼薪有关政策,推动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研人员在岗兼职、离岗创业和返岗任职制度。完善企业自主引才机制,全省国有企事业高层管理人员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的比例达25%。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谭立英教授(右)和团队最近很振奋。他们的科研成果“星地激光链路系统技术”曾获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去年3月,在学校和黑龙江省的支持下,谭立英牵头成立了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其中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作价入股1.332亿元,占66.6%。而且,学校将85%的知识产权收益奖励给了谭立英的科研团队,这是她20多年来想都不敢想的事。

完善市场评价——确立能力、实绩和贡献导向

“省委书记李强同志强调,人才不是在房间里打分打出来的,用人单位愿意花大价钱去雇佣的,就是人才。”江苏省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江苏把市场评价作为政府评价的前提,一方面坚决下放人才评价权限,今年起省属高校全面自主开展高级职称评审,并逐步向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推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全部转由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认定;另一方面着力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把人才享受的薪酬待遇、创造的市场价值、缴纳的所得税收、获得的创业投资等作为重要依据。个人年薪30万元以上的,直接享受当地人才特殊政策,申报省“双创计划”“333工程”时获得加分。职称评审时,将科研成果转化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纳为重要条件。

上海坚持把市场标准作为最具公信力的标准,在海内外人才引进上突出市场发现、市场认可、市场评价的主导作用,以市场化方法统筹体制内外的人才工作,实现人才工作方法的优化升级。通过薪酬评价、投资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市场化社会化标准,将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首唯能力的理念落到实处。“比如,年薪和个税达到一定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在沪工作和居住满一定年限,即可申请中国永久居留。获得风险投资达到一定金额的创业人才,可以直接申办上海户口。”上海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自2015年7月1日至2017年3月底,上海已有640名通过市场化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申办永久居留,已经通过公安部审批424人;近6100名各类人才,通过科创人才引进新政申办上海市居住证积分和户籍。

安徽则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突出能力水平和实际贡献度,突出市场认可评价人才。进一步修订完善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标准条件,对从事工程技术研发生产且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可不受学历、年龄、身份、职称、任职年限、论文数量、职称外语和计算机等限制,享受“八免”政策,目前有1000多人破格获得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大学生创新创业引来更多关注目光


强化市场服务——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

“我们始终将培育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增强人才市场配置能级的主要方面,目前已经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人社局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培育发展,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招聘、派遣、培训、人才测评、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人才服务功能已经齐备,多层次、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二是国有、民营、外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三是各业态全球最高水平的人才服务机构已经云集,包括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的德科、全球五大猎头公司海德思哲等。四是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16年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营业总收入达2532亿元。

同样,江苏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离不开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一是培育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目前,全省已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600多家,规模不断扩大,成效日益显著。二是培育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出台知识产权强省建设18条政策,明确职务科技成果自完成之日起2年期满未能转化的,统一由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挂牌出让。省级财政科技经费的50%聚焦于成果转化环节,以百亿元的政府投入带动千亿元的市场投入。三是培育人才信息交换市场。为助力精准引才、服务产业发展,江苏组建人才大数据研究院,探索建设江苏“人才云”大数据平台。


宁波“人才科技周”上人才与资本成功对接


为加强人才服务“软环境”建设,浙江撬动市场力量,当好人才服务“店小二”。一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一条龙”全程服务、“一对一”联系专员,构建人才有求必应、有诉必回、有需必帮的机制,真正以人才“少跑路”跑出事业发展“加速度”。二是导入“一揽子”市场服务。推进普惠性创新券改革,依托云服务平台,让人才在市场上自主选择仪器设备、检验检测、数据网络等各类服务。杭州未来科技城打响“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品牌,园区集聚了620多家金融机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70多家,为人才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目前已集聚230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2016年园区税收148.4亿元。三是对接共享社会服务。围绕信息、健康、金融等八大万亿产业成立行业人才协会、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依靠社会力量做好人才团结、引领、服务等工作。随着浙江人才改革的深入推进、人才生态的逐步优化,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落户浙江、扎根浙江、圆梦浙江。

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把“突出市场导向”作为改革的基本原则,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这是人才工作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各地加快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伐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楼友会| 湖州市人才市场| 湖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联系电话:0572-253 0818

地址:湖州市吴兴区区府路1188号总部自由港H幢4楼  CopyRight©2016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85号 浙ICP备17012711号-1